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时间:2020-03-13 10:22:28
4月13日,财政金融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明德主楼830会议室隆重召开。
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副院长赵锡军、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马胜利、校内导师以及40多名来自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业界导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谭松涛主持。
庄毓敏院长首先对业界专家参加学院专硕培养工作研讨会表示感谢。随后她指出,教育部自2011年设立经济学类的专业学位以来,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国家对专业学位定位十分清晰,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学院的人才培养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专业学位硕士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采用“三双一化”的培养模式,从纯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引入案例教学。庄院长表示,学院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各位业界导师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希望各位继续关注,更深度参与财金学院专硕人才培养。
赵锡军副院长从培养目标、项目特色、培养模式、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学院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发展概况进行详细介绍。学院项目特色的“三双一化”,即双师资、双教学、双课堂、国际化。双师资,校内外导师联合授课并指导学生的论文与就业;双教学,由校内外两方面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学生既接受校内老师关于知识、原理、方法的传授,又接受校外导师在业务、管理、政策制定、监管等专业领域里的指导;双课堂,不再限制于教室内的授课,学院鼓励学生深入实践、案例讨论、金融实验室等“第二课堂”;国际化,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国际视野,学院不仅聘请国外知名教授授课,还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机会。
在聘书颁发仪式上,庄毓敏、赵锡军、马胜利共同为本次新聘以及续聘的业界导师颁发了聘书。
王芳教授围绕专硕人才培养与案例教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她希望专硕走出校园的时候,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全面素质。围绕这个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能难满足,要向以学生为主的“翻转式”课堂转变,重视案例教学。
国都期货总经理马春阳先生作为金融专硕业界导师代表发言。他赞许了学院为专硕培养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并从业界导师互动互选机制、论坛机制、学生反馈机制等方面对学院业界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议。
李凤云副教授从校内外导师工作配合方面发表自己看法。学生会自觉以业界导师为榜样,业界导师也会给予学生学业、择业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她讲授的《投资银行》和《公司并购与重组》两门课,邀请业界导师前来授课讲解,反响非常好,校外导师提供了更加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北京智方圆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冬生先生作为税务专硕业界导师代表发言。他从专硕需具备的公文写作能力、哲学思辨能力和三观鉴别能力出发,对专硕培养发表见解。通过训练,学生应该能主题鲜明、逻辑严谨、文字精炼地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要以哲学的原理、范畴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冯占军先生作为保险专硕业界导师代表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我院保险系开展的各项活动,例如与中国保险学会合作开展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保险区块链大赛、保险模拟法庭等,活动都办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他从如何加强业界导师和学生联系、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等方面为学院专硕培养提出建议。
在自由发言环节,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华北区税务及商务咨询朱桉先生、中国银保监会寿险监管部孙东雅先生、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刘新海先生、东财财富证券资产管理部杨渭文先生、中国石化财务部尚胜利先生、华远集团许惠龙先生对学院专硕培养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由谭松涛副院长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