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2013年10月,又增设考古文博系。陈桦教授和孙家洲教授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黄兴涛教授。
人民大学的历史学科,其前身为1948年建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大学初建之时,历史学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最早开办了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生班。1956年,历史系正式建立。“文革”期间,人民大学一度停办。1978年复校,历史系重建,清史研究所也获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1972年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
在过去近70年的历程中,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何干之、尚钺、郭影秋、彭明、郑昌淦、李文海、王思治等先生,以及一批已离退休的造诣高深的前辈学者先后在此耕耘,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历史学院共有专任教师80人,包括教授29人,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其中,既有像戴逸先生、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先生那样杰出的史学大家,更有一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并在学界很有影响的中青年学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探索、努力追寻,为本学科赢得了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一级学科于1978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79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中国古代史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中国古代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点。1995年历史系被教育部确认为历史学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0年清史所又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年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得以建立。2007年8月,即历史学院正式组建两年后,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教育部新增的三个全国二级学科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4月,本院历史学成功获批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国家实行学科大调整,历史学由一个一级学科变成三个一级学科,本院的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同时获批为一级学科点。三个一级学科点鼎足而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
历史学院的中国史学科,门类齐全,除以清史研究为突出特色外,秦汉、唐宋和民国史的研究力量也较为雄厚。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等二级学科,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世界史学科则以西方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较强,其环境史研究的特长,正逐渐形成。考古学科侧重北方民族考古,现正朝气蓬勃地快速发展,力图取得全面进步。
历史学院视教书育人、精心培养各类历史学专业人才为首要任务。重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其浓厚的理论兴趣、广阔的知识视野,注重养成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还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之路。学院现有在读学生414人,其中本科生127人,硕士生196人,博士生91人。
作为国内外历史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历史学院与海外众多著名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各种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随时邀请前沿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讲座。我们还办有多种有影响的专业期刊,其中《清史研究》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断代史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同行发表清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新史学》则致力于探索新时期历史学发展的新路径,已受到学界尤其是年轻学者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清史研究丛书”和“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等多种学术丛刊和丛书,也得到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为推动各自领域学术的繁荣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历史学院的过去,具有光荣的历史和丰厚的积淀;历史学院的未来,尚有待广大师生去努力进取和开拓。
真诚地欢迎一切有志于掌握历史学专业知识、从事史学教育和历史研究的学生、学者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学习、交流和工作。
答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毕业后一般是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因为该校主要是以课程培训和中外合作办学这两种方式招生,是没有学历证书的。
答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课程培训班招生专业有金融学、法学、社会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国古代史和新闻学等等,共五十几个。根据招生简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职课程培训班报考要求为: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满两年,已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无年限要求; 3、大专学历者,参加课程班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结业证书。
答人大在职研究生其实现在更名为: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了,这是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3)36号文件,原“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课程研修班”,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流程及要求不变!而人大研修班指的是人民大学商学院,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针对企业家,企事业单位高管开始的学习企业管理和文化素养的继续再教育。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