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是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同时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6年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位;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3年跻身“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50强;30个国家级、253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34所研究生招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学校18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领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二、学院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源于1982年设立的管理工程系,1992年正式组建学院。四十余年来,学院依托坚实的学科基础与大湾区地缘优势,持续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展,逐步构建起涵盖学士、硕士、博士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学院设有7个学科系,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格局,被誉为“华南企业家的摇篮“ ”商界精英的殿堂”,跻身全国知名精英商学院行列。

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促进会)、AMBA(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两大国际认证;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均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广东省一级攀峰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是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科研水平居国内前列,近五年来,获批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在高级别科研项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级项目6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接近200项;连续五次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全国前10%。

三、项目概况

依托学校工科优势,结合学院管理学科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于2018年起开设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浓厚的工科氛围、丰富的工程硕士(ME)项目培养经验,使我院工程管理硕士教育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培养优势。

我院工程管理硕士项目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课程内容具有宽广性、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愿景:成为华南地区工程管理高端人才的摇篮。

使命:立足华南,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工科与文科结合,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管理人才。

唯一:广东省唯一“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首批:首批“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

 

四、项目特色

工管融合 复合培养

以学校工科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管理学科所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工程技术知识和系统管理理论的 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校企联合 实践育人

强化行业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邀请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担任讲席教授、校外导师或辅讲老师, 将实践前沿引入课堂,同时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技术与管理结合。

1家 | 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6家 | 院级实践基地

6门 |“行业专家上讲堂”课程

●智能制造

●精益管理

●供应链金融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项目管理实战与应用案例

学科共享 协同创新

通过与工商管理学院MBA、MPAcc项目的课程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学科支撑、平台共享及培养体系协同创新,提供多元化创新思维的培养土壤,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活动丰富 全面发展

通过讲座论坛、企业参访、联合会及俱乐部等活动,满足全面发展、构建综合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开阔视野、拓展人脉。

 

五、项目设置

招生计划:125人。

学制学费:3年;15万元(5万元/5万元/5万元 三期支付)。

授课语言:中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工程与智慧运营、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大数据与数学化转型。

学位授予:在规定学习年限之内,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各方向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成绩合格,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由华南理工大学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规定者,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六、师资及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EM汇集院内外精英学者队伍,他们既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先进的教学理念,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项目还聘请企业高管、行业专家参与授课,使MEM学生在本土化、实战化的氛围中获得多维度成长。

120+拥有丰富企业管理实战经验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导师;90%+任课教师参与过政府和企业咨询项目;任课教师均为博士学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2人;珠江学者10人;广东省杰青4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4人ELSEVIER高被引学者4人。

公共必修课

●第一外语(英语)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必修课

●工程管理概论 

●管理与组织理论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工程经济学

●数据、模型与决策

专业选修课

●精益管理

●系统工程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

●成本管理与控制

●人因与设计

●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

●智能装备实践

任选课

●国际运营管理咨询与诊断

●可持续发展与ESG实践

●人工智能工程应用

●项目人力资源与管理沟通

●智能制造

●运作系统建模与仿真

●领导力与沟通

●项目管理实战与应用案例                     

●大数据分析

●跨专业选修课

●供应链金融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

 

七、精品课程

可持续发展与ESG实践

本课程紧密围绕国家 “双碳” 战略与高质量发展需求,旨在培养精通工程技术与管理,并善于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 ESG 对工程价值的重塑,掌握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为具体工程实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为未来在工程建设、投资运营、咨询评估等领域推动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供应链金融

本课程以供应链金融流程梳理和风险控制方法介绍为主,运用于具体供应链金融产品情境中,课程内容包括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动因及逻辑脉络、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供应链金融与物流、供应链金融风控方法、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与优化开等。

数据、模型与决策

本课程通过教授数据、模型与决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根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网络规划、网络计划技术等工具建立相应模型,掌握求解问题的计算方法,运用软件解决管理问题。

人工智能工程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既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又具备行业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不仅能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建筑业、制造业等传统工程领域,加速其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还可凭借先进的人工智能分析与决策工具,为数字医疗、智慧城市等现代服务工程的科学规划与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八、精彩华园

移动课堂篇

移动课堂 笃行课堂 校友企业行

将课堂从校园延伸至企业一线,深入制造业、科技、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标杆企业,让学生在实地参访和高管对话中深刻理解企业战略与运营逻辑,进一步将课堂理论与真实商业场景无缝衔接。这种独特的“第二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系统思维,也为未来职业生涯积累了实战经验与人脉资源。

实战讲座篇

行业月主题讲座 "启明星"校外导师讲座 知行论坛 财智论坛

学院精心策划系列讲座和论坛,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资深专家与学者分享前沿动态与实战洞见。这不仅帮助学生洞察行业趋势、开拓商业思维,更借助校企深度互动的平台,助力学生构建起专业领域的认知框架和资源网络。

国际视野篇

暑假项目 学期交换/访学项目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与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罗格斯大学、里昂商学院、西澳大学等全球20多所知名院校建立合作网络。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沉浸式学习,培养全球化商业思维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国际舞台积蓄更多竞争优势。

校园生活篇

联合会 俱乐部

MEM联合会和多样化的俱乐部围绕文化、艺术、体育、公益等多个领域展开活动。这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自我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也促进了跨班级、跨行业的深度链接,构筑起持久而紧密的职业人脉网络。

 

九、学习收获

毕业生反馈

●掌握了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

●提升了技术管理与决策能力

●培养了系统工程思维与创新管理能力

●强化了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能力

●拓展了行业高端人脉与资源网络

●提升了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加速了职业发展与行业转型

●拓宽了全球化与可持续工程视野

 

十、职业发展

 

*注:数据源自2025届MEM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十一、校友网络

历经数十年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MPAcc/MEM项目已培养近万名校友,广泛活跃于制造、金融、IT/通信等华南支柱产业,并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持续反哺母校,为在读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成为项目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持久驱动力。

 

 

十二、报考条件

1.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在2023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

2. 获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在2024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在2021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

*如遇国家或华南理工大学相关政策调整导致上述条件变化,则以调整的政策为准。

 

十三、报名

网上报名

预报名时间:2025年10月10日-13日。

正式报名时间:2025年10月16日-27日。

每天9:00-22:00。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http://yz.chsi.com.cn(公众网);http://yz.chsi.cn(教育网)。

具体安排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通知为准。

网上确认

考生网上报名后,还须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网上确认时间及要求根据考生所选择的报考点及报考点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要求执行。

 

十四、初试

2025年12月准考证打印:考生自行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2025年12月20日管理类联考: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联考。

2.联考科目: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204-英语二(100分)。

2026年2月中下旬联考成绩公布:考生在研招网或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站自行查询初试成绩。

2026年3月上旬分数线公布:分数线及具体安排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为准。

 

十五、复试及录取

2026年3月下旬入学复试: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学院自划线后,均须参加入学复试,按照各领域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录取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分数线及复试具体安排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为准。

收藏 0赞

上一篇:2026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工程管理硕士(数字金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2026年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化学工程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