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专业介绍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24-02-04 09:57:00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不断加强卓越教师培养,引导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师名课”专栏旨在让广大教师开拓教书育人新思路,促进教和学的改革,追求卓越教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
2.课程负责人:王庆
3.课程团队成员:韦艳宏、李道传、邢秀梅、陈雯、何云、陈丽萍、肖勇梅、刘汝青、钟霞丽
4.入选情况:2021年广东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二、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
王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从事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一线教学工作15年,长期担任《卫生毒理学》课程负责人,主持教改项目10余项,参编教材6本,发表第一作者教学论文5篇,获省级一流课程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中青年教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本科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等个人教学荣誉多项。
三、课程简介及课程特色
1.课程简介
(1)课程内容
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在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在环境,食品,职业生产,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有害因素,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评价它们的风险和如何防治。
(2)建设基础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内最早开设卫生毒理学课程的学院之一,张桥、庄志雄、陈雯等教授作为主审或主编长期参与规划教材的编写,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有深厚的积淀。目前参与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共10位,其中有国家“杰青”,广东省“杰青”获得者等优秀师资力量,对课程的学科前沿有深刻认识。课程以教、学、研互相促进的方式在不断完善,经过数十年的打磨,形成了知识基础和科研前沿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三关联”理念,即:在内容设计上实现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相关联,在教学效果上实现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相关联、在学生学习上实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关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内容和方法的立体化教学,相关教学成果荣获 2021年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资源建设成果
2000年起,卫生毒理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从参与编写全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统一规划教材《卫生毒理学基础》,并完成了7次版本的修订工作,为课程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2017年卫生毒理学建成了精品资源共享网站;2021年组织卫生毒理学课程思政案例集的撰写;2022年正在开展卫生毒理学慕课的录制,为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保障。
2.课程特色和影响力
卫生毒理学课程主要特点是基础与前沿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卫生毒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相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其他学科来说具有涉及学科面广,学科内容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对多数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科前沿发展迅速,新旧知识更替较快,所以必须注重学科前沿的介绍,对授课教师有较高的科研水平要求。
卫生毒理学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在长期的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会中,教师们群策群力,将每部分的章节都凝念出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进展的结合点,以及如何将艰深的理论与思政、历史、人文、生活等方面的大量事例、案例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论理解和实践技能。此外,本课程拍摄了大量的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视频,达到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效果,其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已与全国多所高校相关专业共享,在课程教授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广示范作用。
上一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张伟获2023年度世英哲学奖
下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