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时间:2024-01-25 11:30:36
得益于浙江大学和基地共同承担完成的工信部项目《离散行业“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网络平台项目》,人员、设备和物料在汽车未来工厂实现了互联互通,实现了研产供销全智能化管理。
这给体验官们带来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人少”。在偌大的车间,一共只有约300名员工。汽车的装配更多得依赖于自动化技术:
在冲压车间,弧顶、机舱盖、车门外板等二十多个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在瞬间被冲压成型;
登上长长的空中长廊,直观感受地面和“空中”协同生产的速度,看各大机械臂上下翻飞,轻松完成焊接;
在总装车间,AGV无人驾驶小车有序运送各部位零件,全自动安装机器人将天窗、挡风玻璃、轮胎、座椅等零部件一个个安装完毕;
在“OK线”,工人们仔细检查,一辆辆经过严格质检后的新车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
从传统汽车生产制造到智能生产制造,这条路,中国汽车工业走了很多年。如今,“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发展为智能化数智化,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能源学院车辆所2022级在职博士生陆玉凯介绍道,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走上了技术出口的路线,为国际知名汽车公司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国的新能源整车出口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能源学院2023级博士生胡沛语感叹道:“我从来没能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工厂能够智能化到只有300个工人。不到一分钟生产一辆整车,一天一千辆车的生产速度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这次参观着实让我开拓了视野,也坚定了科研的方向。”
在5G+汽车未来工厂,同学们不仅能感受智能制造的魅力,也能体悟不同学科交叉汇聚的精彩。
在“后备箱逃生”的体验环节,体验官们丝毫没有感受到紧张和压力,因为车内设置了与后备箱联通的逃生通道,并配有特殊的传感器和配套系统,保证后排的乘客在紧急情况能够顺利逃出。
“现在的车辆工程专业已经突破了传统认知里的‘机械焊接造车修车’。在浙江大学,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就可以接触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电动化、智能化相关的汽车专业课程,这也能为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朱绍鹏说。
以朱绍鹏所从事的新能源汽车分布式驱动控制研究为例,不仅需要掌握汽车底盘的机械结构、更需要交叉融合电气、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分析作为分布式驱动执行器的电机特性,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车辆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需要运用先进控制算法进行分布式驱动控制策略设计,还会涉及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让设计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更好完成无人驾驶功能……
目前,朱绍鹏团队研发的分布式驱动控制系统已经应用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分布式轮边/轮毂电机驱动的公交车上,服务于民。其2022年出版的新书《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控制技术》,建立了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控制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填补了该领域专著空白。
在北京冬奥会前夕,朱绍鹏带领的电动汽车团队还将最新的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与传统的动力冲浪板训练相结合,全数字、信息化监控分析夏天使用动力冲浪板进行滑雪训练的过程及效果。这就意味着,教练员和运动员能通过全方位的数据跟踪,在无雪条件下的不断完善冲浪动作,更好地掌握空中技巧,实现“冬雪夏训”的目标。
求是学院工科试验班2023级本科新生陈雨萱在现场参观后十分激动:“通过这次体验,我看到了车辆与数字化结合展现的高科技场景,这让我非常震撼。可以说,这次体验不仅让我了解到国产汽车目前的状况,更激发了我对于车辆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新环境下交叉学科的魅力。”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车辆工程学科升级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