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08年1月成立,由原化工与能源学院与化学科学学院合并组建。学院源自1932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化工系,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华南工学院化工系。1960年创办化学系,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系更名为应用化学系。1994年由化学工程研究所、化工系、应用化学系、环境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学院。2002年,应用化学系并入理学院,2004年独立建制为化学科学学院。2004年化工学院调整学科规划和布局,扩展为化工与能源学院。2008年,学校学科调整,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教授等正高职称8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55人,博士生导师96人。学院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3人,省级人才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目前学院有在校学生2601人,其中本科生1237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278人。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是学校工程学ESI全球排名万分之一的主要贡献者。化学于2017年和2022年两度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流学科”,化学学科ESI排名于2025年5月进入全球万分之一行列。
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和能源化学工程为国家级一流学科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工设计》入选国家级一流建设课程(金课),大学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名单。化学已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及“化学拔尖人才2.0培养基地”。
学院有四栋科研实验大楼,总实验室面积2.13万平方米,设备资产超3亿元。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功能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十余个省部级及以上研究机构。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已为国家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学品技术、应用化学、基础化学、能源高效利用、系统集成及装备等领域输送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工业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近四年来,获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国基重点重大)55项,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共发表三大索引论文2158篇,其中在Science主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研究论文一篇,在化工三大顶级期刊共发表80篇论文,在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和JACS共发表31篇论文,在工程热物理顶级期刊共发表24篇论文;近四年申请专利1116件,授权专利902件,部分专利实施转让进行推广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化学与化工学院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引擎”,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向着中国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奋勇前进,勇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智慧和力量。
答华南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专业分为管理和非管理两类,其报考条件不同。 管理类专业要求本科毕业后工作满3年;或专科毕业后工作满5年;或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满2年。 非管理类专业要求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毕业满2年或本科结业生,须按本科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
答考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不会影响工作。因为在职研究生的优势之一便是能够在职学习,教育方法灵活,职场人员使用业余时刻学习即可,不管是选周末班、集中班还是网络班,都不会影响职场人员的日常工作。
答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是靠谱的。该校在职研究生在很多专业领域展开了招生活动,其中包括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工程硕士等学科专业都有招生,为广大学员提供了多方向的选择。最后,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配备的师资力量雄厚,上课时间较为自由。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