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起 | 北大汇丰EMBA19班壹周年庆典纪实

去年彼时,EMBA19班的同学们从各行而来,从各业而聚,曾走在不同的人生轨迹中,却通往同一个方向,奔赴学习和理想的北大汇丰大家庭。

今年此刻,EMBA19班成为了同学们心目中汲取知识、温暖与欢乐的港湾,怀揣着学到的知识,传承着北大精神,共同经历了数不清的喜怒悲欢。

这一年,从课堂热烈的讨论、同学企业参访中热情的交流、北京访学的欢声笑语、各式各样班级活动的放声大笑,到凌晨写作业的奋笔疾书、新冠疫情下的艰难求学与众志成城、排练班级节目时的酸楚与疲惫、戈壁上洒落的汗水与热血,我们的时光被EMBA19班的共同记忆涂上了绚烂的色彩。

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标记出生活中的一个个节点,帮我们记住那些看似平淡却花团锦簇的日常。

我们想,也许EMBA19班这一年的时光与记忆也可以被更好地保存与沉淀。许19班的同学们一个有仪式感的“一周年纪念日”,这便是《我们在一起》主题活动的初心。

而正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绚丽舞台与精彩表演所呈现出的“仪式感”背后,更多的是参与到其中的同学们倾注的无数心血与热情。

节目的构思、排练经费与场地的受限、同学们的时间协调...其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解决,都让活动组织者之一的文娱委员冯毓萱同学头疼过一段时间。

冯毓萱同学虽然从事地产行业,但其自身在舞蹈上极高的专业素养让她被同学们推选为班级的文娱文员,一年来班里各种大大小小的文艺类活动都能看到她奔波的身影。

她是一个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尤其是对于她热爱且擅长的舞台,但同时她也清楚,她面对的是来自各行各业、舞台功底各不相同的同学,因此同学的组织与协调是她思考地最多的问题。

根据以往排练节目的经验,冯毓萱同学意识到,班级同学们在工作压力与生活琐事的间隙中抽空排练的时间有限,想让大家都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只能在缩减时间成本的基础上,更高效地完成排练。

因此在节目的构思上,她巧妙地结合当下《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点,以三段舞蹈片段串烧编排出了开场秀,既可以让更多的女同学参与到表演中来,又可以节省每位参演同学的排练时间。

然而,冯毓萱无法同时兼顾多个节目的排练,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活动经费,她找来了一位自己的业内好友帮忙排舞,并为每个节目度身定制紧凑的排练时间表;

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让参与的同学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学院负一楼不通风、没有镜子的地下室里靠着手机微弱的音量,一遍又一遍地排练。

“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心酸,很对不起大家,因为大家排练的都很辛苦,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同学们听着音乐、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蜕变。”谈及之前的排练经历,冯毓萱感触很深。

由于自己本身就有很多节目要表演,又需要带着同学们一起排练,冯毓萱把带《大碗宽面》排练的重任交到了表现力和节奏感都相对优秀的陈静同学手中。最后一次彩排时,她再次看到大家的表现时,她被深深地触动了,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陈静同学的组织力和号召力都特别强,也非常有责任心,把整个排练带的非常好,我把她们彩排的视频发到班群里,其他同学也都纷纷受到感染,更努力地彩排了。”

同样感动到她的还有每次都专门远程从广州赶来,发着烧参加排练的方光明同学。“每次我们排完都十一点多了,排完他还得赶回广州,但每次都还是非常用功。”

当冯毓萱彩排时看到节目效果时,她的眼眶一下就红了,觉得被同学们的努力和优秀深深地打动,也觉得大家这么久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其实,晚会精彩的舞台呈现过后,留在大家回忆里的又何止他们的故事?

宣传委员岳麟同学作为整个舞台的总导演,至今都对班级中“湖南同乡会”的串烧节目印象深刻。“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他们的《茉莉花》节目已经达到了很专业的水准。”

与此同时,考虑到“湖南人”是“深圳人”占比最高的组成部分和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岳麟同学觉得,在“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下,这一节目体现了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的视角。

郭雳班长作为深圳一线律所德恒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在同学们心中留下的一直都是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却有些腼腆害羞的形象。

但偶尔,班长也会露出自己有趣和可爱的一面,深夜在群里与同学们“对歌”(尤其是喝醉的时候),这也让同学们发现了班长害羞面孔下的艺术素养。

为了鼓励班长也参与到一周年的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冯毓萱主动提出为他伴舞,“这样他就不用孤单地在台上唱歌,也不会那么害羞和紧张了。”

即使他们表演前只排练了一次,但在最后的舞台呈现上,第一次演出的班长和文娱委员的完美配合也收获了同学们的一致欢呼与好评。

来自广州的几位同学,虽然在之前的一年中从未登台,但他们歌曲串烧的舞台呈现却精致到让校领导一度怀疑EMBA19班是不是“作弊”请了专业外援。

晚会的收尾节目华尔兹中,刚刚才获得了本年度EMBA19班“最佳劳模奖”的生活委员王鹏也以令人惊艳的舞台状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看到王鹏表演的同学也许觉得他本身就有一些艺术上的天赋,而事实上,他整个舞蹈的排练过程充满了不易。

前段时间因为个人事务回了老家的他,耽误了两次的排练,他为此非常地焦虑与自责。在训练的这段时间,大家听他说过最多的话大概就是“我绝不能给团队丢人”。

文娱委员冯毓萱回忆起刻苦训练的王鹏至今都很感动,“他一直担心自己做不好会拖累团队,就自己躲在角落,一遍又一遍疯狂地练习。”

对于负责统筹协调此次活动的副班长李丽珍同学和帮忙安排场地的刘丰宁同学,冯毓萱也满满都是感激,“其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幕后支持,我们才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

这些故事背后,关乎的不仅仅是坚持、责任、友情,还有信任。

正是因为相信,冯毓萱同学才会在如此不易的排练条件下依然没有放松自身对舞台的标准。

正是因为相信,岳麟同学才会敢于把自己导演晚会一向都要坚持走完的彩排、连排、带机联排等工艺流程大大压缩简化,以节约同学们的时间。

一个人完成开场视频的构思、文案、配音和制作,和刘丰宁同学表演反串歌曲,赢得“最佳CP”的称号,这是岳麟同学对班级的热情和对这份“相信”诠释。

而他们的相信也终究有了令人欣喜的回馈。

正如岳麟同学所说,“我见过很多的大舞台,但置身一周年的晚会中,看着视频里的照片回忆过去的种种,看着同学们的表演,我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突破自我的郭雳班长、贡献高水准的串烧表演的湖南和广州同学、主动揽下带排练重任的陈静、带病排练的方光明、“疯狂”练习的王鹏,统筹协调好整个晚会的李丽珍,帮忙协调场地的刘丰宁...许许多多19班的同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相信”的意义与力量,也正是因为相信,班委们才可以感召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们,创造出令校领导称赞的堪比“汇丰歌舞团奠基大典”的舞台水准。

曾经流传过一句话:“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也许小到生活的繁忙、工作的重压、学习的苦恼,大至病毒的席卷、世界格局的变换,都在一次次动摇着我们各种各样的信念。

但好在,在北大汇丰,在EMBA19班,我们依然还有着这样一群同学,他们用自己的热情、责任与友爱,坚定了我们对美好的信念。

一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转眼间又将共同携手度过下一个春夏秋冬。

这一年关于我们的校园回忆,虽然也许不能被称为“青春”,但我们却愿意将它叫做“成长”。野蛮生长,不负年华。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的注脚。

一周年,我们奋斗不息,不断探索;一周年,我们携手同行,突破自我。

燕园梦,戈壁情,知己同窗慨而慷。任凭俗世论短长,清风明月映大江。

一周年,我们在一起,我们正青春,我们再出发。

收藏 2赞

上一篇:深圳40年,我的40年丨北大汇丰EMBA2020级新生说

下一篇:探寻资本热捧下的创新药企业价值真相 | 北大光华EMBA毕业论文风采(四)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