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培训 生命“救”在身边

1月30日,浙江省中医院启动院前急救培训专项行动并现场开展了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手把手”培训,吸引了不少群众、医院安保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此外,现场医护人员还为参与者详细介绍了几种关键的中医急救穴位及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

如今,社会上涌现了不少医务人员为拯救生命争分夺秒的事迹,如浙江省中医院教授何强凌晨在出差路上为突发呼吸与心跳骤停的老人开展急救,内镜中心男护士陈康下班路上紧急为一名路人做心肺复苏......这样的急救案例有很多,但中国在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中国的成功率目前仅为1%左右,发达国家则能达到10%左右。

活动中,浙江省中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卓一详细讲解了心脏骤停时的紧急应对措施。她表示,首先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如果患者无反应,立即拨打120紧急电话,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接受急救调度员的指导,同时,呼叫周围的人帮忙寻找并取来AED。

“在进行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央,即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另一只手覆盖其上。保持手臂伸直,用身体的重量进行按压,深度约为5至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至120次,确保胸部充分回弹。”张卓一说,“在AED到达后,将电极贴片分别贴在患者的左侧腋下和右侧锁骨下方,开启AED电源,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除颤完成后,继续进行胸外按压,直到专业医疗人员到达现场。”

图为参与者在现场学习急救技能

图为参与者在现场学习急救技能,浙江省中医院供图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示,“手把手”教授参与者正确的急救技能。张卓一表示:“在生死攸关的抢救瞬间,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在‘黄金四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和AED除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专业的急救车到现场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身边的人掌握了急救技能,就能弥补这个时间差,患者能抢救过来的概率就会更高。”前往现场学习的杭州市120急救中心急救员朱先生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在急救领域同样拥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浙江省中医院的中医力量在急诊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病种,中医药一定程度上能发挥“覆碗而愈”的功效。实际上,中医也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能够帮助民众进行急救,现场,浙江省中医院科片护士长陈晓洁为参与者详细介绍了人中穴、中冲穴、涌泉穴等急救穴位及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用。

“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上1/3和下2/3的位置,是中医急救常用的穴位。患者出现昏迷、中暑或溺水等紧急情况时,在确定有心跳呼吸的情况下可选择刺激人中穴促醒。”陈晓洁介绍,“正确的刺激方法是用指端掐揉,掐7秒揉2秒停1秒,如此反复。”

此外,陈晓洁还在现场为参与者演示学位按揉手法。“例如,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两寸处,是缓解胸闷、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有效穴位,建议在感到不适时,用拇指或食指划圈按揉至症状缓解。”陈晓洁说,“在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治的时候,可以通过按压这些穴位来进行自我的急救。”

浙江省中医院院长高祥福表示,正确的急救措施在紧急关头能够挽救生命,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医院希望通过此次专业心肺复苏术和AED使用教学,培养更多潜在的“生命守护者”,在紧急时刻伸出援手。

收藏 0赞

上一篇:北京垂杨柳医院急诊医学科召开学科总结及发展研讨会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