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药物制剂发展研讨会暨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1月5-6日,药物制剂发展研讨会暨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药物制剂创新与发展为主题,针对药物制剂原始创新基础科学问题、药物制剂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以及创新制剂临床转化关键瓶颈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同期召开了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主办,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等协办。

中国药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咸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张强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四川大学张志荣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所马光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陈春英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张俊峰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陆伟跃教授,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吕万良教授,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医学部科研处长王坚成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叶敏教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周德敏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姗、董甦伟教授,副院长汪贻广教授、黄卓教授,以及来自药剂学领域著名学者、医药企业科学家、相关管理专家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与北京地区部分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24年药物制剂发展研讨会暨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药物制剂发展研讨会暨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会场

1月5日下午,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召开。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强院士首先致辞,学术报告分别由齐宪荣教授、汪贻广教授、王坚成教授主持,青年学者何冰、苗蕾分别作了题为《基础与转化双向驱动的纳米递送机理与纳米疫苗研发》和《功能性脂质用于RNA药物的递送》的学术报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吕万良教授作了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分别从实验室定位与任务目标、实验室管理与科研团队、建设成效与代表性成果、运行机制与今后的任务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张强院士主持了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对学术委员进行了部分调整,并组建了战略顾问委员会,随后学术委员和战略顾问专家对实验室主任报告、青年学者学术报告及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了讨论,专家对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科技转化中取得的成绩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对设置开放课题、征集重点项目指南、拓展学术资源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1月6日,药物制剂发展研讨会举行。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吕万良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药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咸泽在讲话中指出,创新源于科学突破,发展始于技术变革,开展药物制剂原创性基础研究、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做好临床转化工作是国家战略赋予药剂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兼医学部科研处长王坚成代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兄弟院校领导专家和参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叶敏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大学药学院院史上群星璀璨,有多位教授和校友被遴选为两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也早年毕业于本院,成绩的取得是历代师生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兄弟院校和全国同仁大力支持的结果,并对张强老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热烈祝贺!四川大学张志荣教授、中国科学院过程所马光辉院士、国家纳米中心聂广军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刘玉玲教授、北京大学汪贻广教授、复旦大学占昌友教授、四川大学孙逊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张灿教授、浙江大学顾臻教授等9位专家分别作了代表性学术报告,对药物制剂原创性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临床转化研究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报告和研讨。

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陆伟跃教授主持了药物制剂发展战略圆桌论坛,特别邀请张强院士、张志荣教授、马光辉院士和吴镭研究员,从我国药剂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不足及其关键瓶颈问题、药剂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青年药剂学人才培养、药物制剂与新材料相结合实现创新制剂的临床转化、未来药剂学科研立项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是我国药剂学界举办的具有战略研讨意义的重要学术会议,旨在探索新时代药物制剂创新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并推动药物制剂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和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医药健康事业、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收藏 0赞

上一篇:AI赋能未来药学 “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发布

下一篇:【专硕巡展】让“药”有活力,学“药”有所为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