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钱育蓉团队:扎根教学一线 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信创人才
来源:新疆大学
时间:2024-01-16 15:20:04
近日,在新疆大学软件学院会议室,一场关于2024届毕业生就业的校企对接会正在进行。从试用期待遇到研发环境、个人成长,新疆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钱育蓉与用人单位一一沟通。
钱育蓉是新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才,扎根边疆18年来,她带领团队围绕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坚克难,培养了一大批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已渗透到各领域。新疆正处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大量高素质信创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钱育蓉说。
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钱育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强国建设、新大何为”这一课题深入思考,围绕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进行有益探索。她认为,信创人才培养首先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来才能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为此,她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主题的师资培训、前沿讲座和学术报告,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学术前沿动态。前不久,在她的带领下,学院成功申报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
聚焦学院高质量发展,钱育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团队力量,一方面想方设法引进人才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在专业实验室规划建设和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大胆改革创新,学院设立的学生实习基地遍布疆内外,这些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为我们提供创业教育、拓展实训等‘一站式’服务,搭建了科技创新的大舞台。”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大四学生姜紫妍有感而发。
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更好指导实践。主题教育期间,针对我区硅基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难题,钱育蓉团队承担了新疆一家企业委托研发的“揭榜挂帅”项目,针对多晶硅还原生产工艺及过程控制中存在的多变量、过程时变等特点,设计出软件定义工智机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广后,一年可为企业节约电费成本3000万元以上。
科研工作必须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钱育蓉一直秉持的信念。2010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毅然选择了返回家乡,原因只有一个——新疆缺少信创人才,在家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选择意味着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钱育蓉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帮助地方政府、企业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根据新疆农业耕地分布特点,钱育蓉和团队开展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沙湾市乡村振兴产业化示范”研究,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应用于沙湾市,形成了适用于新疆耕地特点的县乡村多级联动的动态管理、常态管理和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新疆农业智能化水平。
数据节能存储、高效计算和智能化分析……钱育蓉长期致力于这些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多次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新疆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并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和“万人计划”后备人选。
师者为师亦为范
深耕教学一线,钱育蓉从未停止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创新。如何从知识性教学转向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她一直在探索。
作为国家级一流课程《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负责人,钱育蓉在实践体系中引入国产数据库软件,带领团队完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整体替换和重建。经过10余年课程建设,出版了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数据库原理与技术(金仓Kingbase版)》,获批教育部“面向信创产业的边疆各族数据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该课程已成为引领疆内外高校和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信息技术创新示范课程。
“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科技创新精神,更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钱育蓉说。
师者为师亦为范。在钱育蓉的影响下,学生们的研究方向聚焦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领域,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和担当。
博学、严谨、有亲和力,学生们把钱育蓉视为老师、朋友、榜样,更是家人。毕业生暂时没找到住处,钱育蓉协调解决;得知学生生活困难,她主动帮助;学生毕业后,她仍关注着他们的成长,迷茫时给予指点。
“每名学生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引导和激励,他们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钱育蓉说。
上一篇:第六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生论坛在新疆大学成功举办
下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