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应对策略

  历史学科,旨在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为我们指明了历史学科应当培养具有什么样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人以及怎样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方向。前者指明了历史学科的价值功能,即立德树人、德体才用;后者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合乎新课程标准的主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在变中稳中求进,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现代化道路,其中包括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蓝图。在考试评价体系上,“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回答了高考这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制度三个根本问题,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本质问题。在深化改革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如何培育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上,新课程标准全面进行了规划和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亮点之一是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诸要素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以生产工具变革为标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待历史现象背后纷繁复杂的实质的理论根据。

  由此可见如何在纷繁的历史材料中,看透历史,需要唯物史观的指引。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

  任何历史现象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能对史实有准确的把握。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去看待历史史实,如同缘木求鱼。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所谓的时空观念,就是把历史事件置放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把握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而且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又是从唯物史观出发对经济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多维把握。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阶段特征是思考特定历史事件的基础内容,没有这种宏观思维,思考无异于无源之水。这一次,历史新课程标准把时空观念作为学科核心素养,是打开历史天空的一把钥匙,是增强古今联系,以古明今、古为今用的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

  3.史料实证是认识历史的必备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真可谓“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形成从历史材料引发观点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正确途径。

  4.历史解释是历史思维和表达外现的能力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不仅要将历史史实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5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价值追求。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历史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学的应对策略

  1.材料先行,论从史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盏明灯,使历史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那就是紧紧绷住核心素养这五根弦,纲举目张,培育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现代化公民。

  唯物史观为正确看待历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提供了看待历史发展的金钥匙。在2004年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理念,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源于生产工具的变革即铁犁牛耕的出现,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和小农经济产生。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到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时期恰当地看待和评价生产工具的变革,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材料先行,论从史出,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认知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论从史出,是认知历史的正确途径,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教学应当从高一开始,以多种形式呈现材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从材料概括历史观点,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新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

  纵观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促使土地私有制产生、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崛起,周王室衰微,战争频繁;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多元和自由发展的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脱离了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的时空思维,任何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不可能的。在高考中,仅一道选择题关乎几十年、几百年的时空观念,从整体联系中看待一个历史事件是基本的历史思维。

  3.材料先行,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不仅要将历史史实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在历史教学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树立理解历史史实并作出准确的解释。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历史材料的解读中,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论从史出为基本的原则,培养起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并用历史语言对问题进行合理、得体的阐释。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读百年中国近代史,应当让学生体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当让学生体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种悲壮和奋发图强,应当让学生体味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发向上。这难道不应该成为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激发和重要的教学内容吗?

  5.通过研究近年高考全国卷的试题,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穿针引线,带动高考备考的成效。

  总之,新形势下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又逢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当下,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广东新高考模式3+1+2的出台,将是历史学科的历史契机,在变化中稳中求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需要去思考的新课题。

收藏 0赞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在职研究生

在线问答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免试入学吗?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免试入学。非全日制硕士与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学员入学前期也要参加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包含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两个环节。每次考试都只有1次机会,待考生成绩合格并被招生院校择优录取后,才能获得课程学习资格,之后便可在规定时间内进校学习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选择学校?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看学校距离问题,这点是涉及自身的,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参加面授课程,所以本人所在地和学校距离就不能太远,否则上课是非常不方便的。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提升学历吗?

历史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可提升学历。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学历教育,毕业后可获得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与全日制研究生采用相同的政策。想参加考试,学员需在每年10月份完成网上报名,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非全日制报名咨询热线

全国24小时电话:4000052125 立刻咨询
路灯在职研究生时刻为您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新浪微博

专业硕士
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