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学院

经济学院

2篇简章
分享到: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以下称“学院”)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与1980年成立的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1986年3月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从政治系中分离出来成立经济系,2000年8月成立经济学院,包括经济与管理系和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2004年3月,取消经济与管理系,成立经济学院,实行院所(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合一管理体制。

  学院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少数民族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培养少数民族经济专业高级理论与应用人才的教学研究基地,是第一个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单位,具有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

  学院具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1”“985”“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省部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金融(MF)和国际商务(MIB)两个专业硕士点;本科层次设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四个专业。国家民委与中央民族大学共建的“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设在学院。学院还有“中国品牌研究院”“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扶贫研究院”“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平台。

  学院现任领导: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丽君,党委书记张玉刚,副院长张春敏、王润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闫妍,院长助理舒燕飞、吴本健。

制度体制

  学院注重制度建设,努力优化和创新管理制度,制定并修订了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以及经费管理与使用、人才招聘录用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程序,推进学院各项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总体水平。本科培养模式方面实行经济学大类培养机制,以教学项目和教学团队为依托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作用,成立本科数学教学团队,实施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大力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本科教育培养方面建立“双导师制”,发挥思想政治导师与学术导师的双重引领作用,在学术引导中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进学术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建立“博士后研修组”和“学术工作坊”机制,创建继续学习机制,发挥团队学习优势;通过常态化的“教师读书会”提升教师总体能力,营造学习型学院的氛围;建立“科研基金资助”机制鼓励科研工作,重点突破,创办“双周论坛”学术讨论以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率。

学术科研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民族研究》《历史研究》《Land Use Policy》等核心以上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有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著作200余部,其中《中国经济热点》系列、《中国经济学发展报告》系列、《中国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民族村庄经济调查》百村系列等具有鲜明特色。

  近五年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近30项;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4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15项,年均经费达300余万元。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澳门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等一批优秀成果奖,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等。有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创新团队,国家民委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打造了“中国经济学前沿论坛”“长江学者论坛”“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论坛”等品牌论坛。提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报告,获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学院整合力量,积极开展大型科研项目,对全国100个民族村庄(56个民族全覆盖)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对民族地区开展大规模抽样调查,形成拥有40000多个样本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数据库;2007年至今开展了《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与技术保护工程》项目,目前共完成边销茶、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品、民族药等10项工程,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社会服务转化,如在牧区开展狼毒草治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经济学院一直秉承“师道重德能,学术尚谨严,事业惟勤奋,才干致精宽”宗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民族学家、民族经济学的开创者施正一先生生前一直工作于经济学院,学院现有刘永佶教授、黄泰岩教授等著名民族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有专任教师56人,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3人,90%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大都毕业于国内外一流大学,一半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经历,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教师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等学科带头人,有霍英东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等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学科研资源

  学院以硬件建设为支撑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建有经济学与财政学实验室、金融学与国际贸易实验室;拥有综合图书资料室及各专业共藏有中文图书4万余册,订阅中外文期刊百余种;建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数据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住户调查数据库”(与社科院民研所合作);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院地、院企合作模式,目前在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民族地区建立近30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

  学院以大类培养为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各民族高层次人才5000余人,其中包括2位国家级领导人、10余名省部级领导、50余名教授和100余位企事业领导,广泛地服务于中国少数民族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1100人,研究生295人,其中留学生37人。学院大力倡导本科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立项并提供学术指导和相应的经费支持。开展“金融文化周”“外贸英语演讲”“财政纵横谈”“经济学基础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由学院和各教研室自主办刊成立的《探求》、《立言》、《求真》、《金融时代》、《财政纵横》编辑部等。学院还组织本科生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学生申报获批的各类科研项目超过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北京市级项目32项目,校级项目100余项,国家大学生创业项目“承锦控股有限公司”正是本科生利用创新实践项目,结合所学专业内容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3%,深造率达到48%。已形成了一批学生学术活动品牌,文化建设实现制度化。

  结合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特点,学院特别注重对研究生“研”与“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科研主导型培养模式和民族地区定点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已组织学院研究生近400人次到西部民族地区做田野调查,形成并已经出版了由研究生参与编写的民族经济村庄调查丛书和《研究生论文集》,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服务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民族地区定点培养模式是我院为民族地区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先后为呼伦贝尔市培养了两届硕士研究生,为承德市、乌鲁木齐市、甘南州、云南省等各培养了一届硕士研究生。近五年,累计授予硕士学位321名,授予博士学位及博士后出站48名,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8.5%。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5年来,通过各种渠道选派113名学生赴海外研修交流,其中研究生21人,本科生92人。累计接收留学生62人,主要来自越南、哈萨克斯坦、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学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学院比较重视与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创建了“大十字型”对外学术交流模式,即以北京经济学界为横,发起成立了“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秘书处设在经济学院)”;以全国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为纵,发起成立了“全国民族(地区)高校经济学院系联席会”。同时,学院通过举办“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增加师生双向交流等方式,密切与国际上著名学术机构和学者的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学院出访国外教师17人,对外交流的学校有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伊萨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贵湖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与美国伊萨卡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波兰雅盖隆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学校达成了合作意向。来学院进行讲座交流的国外专家约30人次。

  学院积极抓住中央民族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面向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国家及国际,统筹各方面力量,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以上数据更新至2019年3月)

查看更多
  • 专业方向
  • 所属专业
  • 类型
  • 关注度
  • 学制
  • 学费
  • 上课地点
  • 对比

在线答疑

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是如何上课的?

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可分为三种上课方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择。

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有哪些?

目前,中央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是通过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进行报考的!

在职研究生报名咨询热线

全国24小时电话:4000052125 立刻咨询
路灯在职研究生时刻为您服务!
  • 路灯在职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路灯在职研究生手机触屏版

    微信小程序

  • 路灯在职研究生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在职研究生
申请成功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08:00-24: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