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推进“新的办学结构改革”总体战略部署,2018年1月,由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原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化学和能源等相关学科合并成立材料与能源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毕业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学者领衔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其中教授35人,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48人,国家级杰出人才13人、省部级杰出人才2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4%。
学院依托我校高水平学科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如“四川省柔性显示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碳氮高分子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先进能源技术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工结合应用医学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长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新型钙钛矿-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联合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富仕特微波铁氧体材料联合实验室”等,建设以电子信息+材料、化学和能源为特色的学科平台,目标是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新型学院。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均有20年以上悠久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成果积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近几年瞄准国际前沿与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需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并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代表性业绩。
学院现有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电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其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五年学院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材料、化学、新能源行业领军人才。
围绕国家新时代创新发展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锐意进取的材料与能源学院将按照学校总体部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争创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学院将秉承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质,回归人才本质,回归学院本质。给学术以自由,非自由不能真正创新;给人才以平台,无平台难以实现价值;给学院以精神,惟求实求真方能大气大为;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在学院发展的同时,成就每一个师生的梦想,让大家在材料学院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熠熠生辉。
答目前我们进行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是有两种方式的,而且通过这两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获得三种不同证书,这两种方式分别是五月同等学历申硕和一月联考,可以获得的证书有三种,分别是结业证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答在职考研是通过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上课。周末班与集中班是面授,周末班在周六、日上课,集中班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期上课,网络班上课时间和地点没有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答报考在职研究生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报考方式,两种方式在毕业后都能获得学位证。同等学力申硕:先学习,在考试,通过考试后,完成论文答辩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学习一般是2年的学制,答辩是1.5年的时间。如果一切顺利3.5年即可拿到学位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先考试,后学习,完成学习后,完成论文答辩可获得硕士学位。在10月份报名,12月底考试,次年3、4月份复试,次年9月入学。学制一般也是2年,有1.5年的答辩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从报名到获得证书需要4.5年。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