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新媒体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36年的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师范科,是长江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
经过80余年的办学实践,学院现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校级学术骨干3人,2人入选学校“长江人才”计划。
学院现有中国史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5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学专业是湖北省“荆楚卓越新闻人才”协同育人计划建设专业。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建有音频制作实验室、平面摄影实验室、图文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荆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7个实验室。
学院建有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含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荆楚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另有5个校、院级科研平台。
近5年,学院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学院出版了《荆楚文化研究丛书》,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5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1余篇,其中被CSSCI、A&HCI检索51篇;出版学术专著36部;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奖励8项。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来,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在校生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140余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48项,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学院现有长江文学社、长江新闻社、长江话剧社、长江非遗学社等4个校级优秀学生社团组织,每年举办诗歌节、电影节、人文化育“三百篇”专业基本功大赛、“三笔字”书法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质。
学院秉承80余年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尊道贵德,慎思笃行”的院训勉励下,形成了“爱岗敬业,博学善教”的优良教风和“勤学善问,求真求实”的浓厚学风。(2022年6月更新)
答长江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形式中,同等学力申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报考方式,是现在的在职人员都想要报考的形式,性价比较高,通过率也相对较高一些,想要报名同等学力申硕,课程班的学习报名需要到相关学校报名,申硕报名需要登录学位网报名。
答在职研究生分为同等学力申硕和专业硕士,同等学力申硕是先学后考。大专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入学之后学士学位满三年即可报考在职研究生申硕考试。专业硕士需要先考后入学,本科应往届生可以报考,要求学生专科毕业满5年,本科毕业满3年,硕士、博士毕业满2年,个别招生院校及专业的报考条件不同。
答长江大学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考试难度并不是很高,而且课程班是可以免试入学的。另外达到申硕条件者,可在学位网报名成功之后,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全国统考。考试内容难度较低、分数线固定、有多次可参加考试的机会,总体来说是比较好考的。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