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20年的电气机械科,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如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数控超精密加工机床、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等,是全国首批硕士点(1981)和博士点(1986)学科、首批(1987)博士后流动站、首批(1998)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现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国防重点学科、精密与微纳制造国防紧缺学科、工业工程国防紧缺学科。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综合素质好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233人,其中,教授博导1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跨/新世纪人才等高端人才50余人。机电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3074人,其中博士生558人、硕士生801人、本科生1715人。是国内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类专业,2010年首批参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委技术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1个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中心。还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近5年来,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国家教学奖3项、省部级奖励43项。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预先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及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科研体系。哈工大机械专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凝练出了极端作业机器人及其自主行为和交互控制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机械系统及关键基础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技术、极限环境模拟与系统集成技术、复杂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及其寿命管理、微纳制造理论及其相关技术、生物机械工程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工业设计学理论与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方向。科研成果“空间机械臂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分别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空间折展与锁解机构”获中国机械工程领域十大重要科技进展。
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哈工大机械专业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普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际知名学者及其团队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长期深入合作。建设有“装备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哈工大-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海外学术合作基地。每年均有大量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或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丰富的国际著名高校交流项目;同时,学生CSC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始终位于全国前茅。
答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是通过同等学力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进行报考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包含外语和学科综合。外国语考试科目包括(任选其一):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试包含政治、英语、综合科目及专业课。复试一般包含笔试和面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课相关知识和英语口语能力。
答在职研究生部分类型需要考试入学,部分不需要。同等学力课程班可以免试入学,学员报名并经过资料审核可入学,后期申硕需要参加申硕统考;专业硕士入学需要依次参加全国联考和院校复试,两次考试全部通过后入学;中外合办院校自主招生,部分院校需参加笔面试,部分院校免试入学;高级研修无需参加考试,资料审核后可入学。
答同等学力类型是先学后考,分为课程班和申硕。课程班报名一般需要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条件者通过院校资格审核可免试入学,但大专学历者和本科无学位者课程结业后不能申硕。拟申请硕士学位者,在报名参加课程学习时应具备学士学位证书,并且到课程结业报名申硕时所获学士学位需满3年,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