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等院校中文系、历史系和新闻系组成。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有着60余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博士及博士后89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省级优秀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广州市杰出专家4人等。
学院秉持主流中错位发展、交叉中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紧扣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新师范”“新文科”建设引领,突出师范性、综合性与人文性,致力培养适应地方文化教育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院下设文学系、语言学系、历史系、戏剧与影视学系、秘书学系;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广东省重点专业、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并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以及一批市级精品、重点课程。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博士点、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州市一级重点学科。另有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广东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与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广州大学与教育部语用所共建的“语言服务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院科研实力比较雄厚。近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4项(包括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6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语文》《文学遗产》《文史》《历史研究》等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100部,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等达25项。
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协助学校在意大利、美国、伊朗建设了3所孔子学院。
答广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是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招生的,招生专业有MBA、工程管理专硕(MEM)、MPAcc、金融专硕(MF)、应用心理(MAP)、旅游管理(MTA)、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学制2~3年,总学费5.4~15万。
答广州大学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相对于同力申硕要难一些,需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此网站会发布一些关于研究生考试的相关事项,如需报名的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研究生的报名。
答在职研究生读出来能取得硕士学位,不算中外合作等项目的话,常规的在职研究生考法有两种,分别是同等学力申硕和双证在职研究生这两种方式。如果顺利申硕成功的话,都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前者是学术型硕士,而后者是专业型硕士,但是在求职就业等方面基本上没有区别。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