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中国政法大学MBA】孟令星:稳健远行,培养四有企业家

Q1: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孟令星主任: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稳健远行的四有企业家,四有是指有政治觉悟、法律意识、商业思维和管理能力。作为商学院的MBA,有商业思维和有管理能力是应该的,而有政治觉悟和法律意识,是由我国独特的营商环境和独特办学环境决定。

我们MBA的学生,未来很有可能去创立一家公司,或者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处在关键核心岗位,就应该有充分的政治觉悟,并懂得我国政治环境和格局,这样会有利于这家企业的经营管理。

有法律意识是因为我国依法治国,这个举措对我们整个国家、政府和企业,起到方方面面的作用,法律对企业的渗透的宽度、广度和深度都会不断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家或者说企业的高管,有法律意识就会利于企业规避法律风险,其次利于企业平稳运行。

可能有同学会担心,学习法律会不会很难?其实政法大学的MBA,主要学习经营和管理企业当中必须要用到的一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侧重点在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比如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和税法等这些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法+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这在社会上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非常有竞争力。

我们从两个方面培养人才,第一是我们的师资力量,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具备这种法+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我自己,本身除了教学科研,也是职业律师和兼职董事,只有在这方面足够有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

第二是培养方式,我们采用了“一主两翼,融合创新”的培养方式,一主就是机身,主要是MBA的核心技能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此外,政法大学还增加了左翼法商管理学和右翼资本金融学,左翼的法商管理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右翼资本金融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能够学会合理地运用金融思维和金融杠杆,使企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这种培养方式也是确保了我们能够培养出法+商+实践的这种有强大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Q2: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依托学校法学优势,确立了“一主两翼,融合创新,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那么在选拔人才时,更看重学生哪些方面的特质?

孟令星主任:政法大学在选择MBA人才的时候,主要就看中两个方面的特质,第一是看重学生的价值取向,第二个看重学生的努力精神,我们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稳健远行的四有企业家,其中四有是能力倾向,稳健远行是价值取向。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管理理念,都充分融合了法律思维与风险意识,目标就是要培养稳健远行的四有企业家,只有稳健远行的企业家,才是成功的企业家。

我们特别看重学生和中国政法大学MBA的价值观取向是否一致,我们在衡量一家企业的时候,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家的财富值等等,这些都不是政法大学MBA衡量的标准,我们衡量企业的标准,就是看这家企业,是否能够做到稳健远行。

一家企业它走得远,走得长,走得稳,远比这家企业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和资产估值多高更重要,这是中国政法大学MBA通用的价值观。

我们同时也看重MBA学生的努力精神,这种人才在社会上有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大家也都希望成为这种人才,想成为一个更有知识和更有能力的人才,还需要有这种用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能力的心理准备。

政法大学要比可能其他学校的MBA,上的课程或学的时间要更多一些,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一句话,叫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要做到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更看重学生这种努力拼搏的精神。

实际上,有很多同学问我,“我的初始学历是大专学历,我在申请中国政法大学的时候,我会不会处于劣势”“孟老师,我的年龄比较大了,可能说我都45岁以上了,我这种情况在申请咱们政法大学MBA的时候是不是有年龄的劣势?”

当我说完这两个条件的时候,我相信这两类考生,都会特别放心,只要你认同政法大学“稳健远行的四有企业家”这种培养理念,同时你愿意为成为优秀人才而付出努力,你就具备了申请中国政法大学的条件。


Q3:作为“法商管理”教育培养模式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将资本金融研究院和商学院进行完美融合,请您谈一下对“法商管理”的理解,以及“法商管理”具体有哪些优势?

孟令星主任:法商即尚法之商,尚是崇尚的尚,尚法之商这个词,源于《韩非子》忠孝篇尚法之商。

而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丰富,原来的法可能仅指代法律,中国政法的法有四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法律,第二层含义是方法技巧。第三层含义,法是礼法或伦理。第四层含义法是国学之道法。

尚法之商就是把崇尚四法合一的法,作为自己行为最高准则的商主体,也就是我们的企业家或商主体,称之为尚法之商。这种企业家称之为法商企业家,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管理学派,称之为法商管理学,法商管理学肯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智慧息息相关。

在过去的一两百年,全世界的经济中心可能是在西方国家,在管理学这个领域上,我们学习的管理学派或管理方法大部分也都来自于西方国家,我们往未来看10年20年5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大,将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假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列,那时我们的管理学再参照西方的管理学,肯定不适用,在未来,一定需要适用中国的管理学思维和管理模式。

这一点上中国必须有本土的管理学创新,法商管理学就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衍生出来的管理学派,法商管理学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更适合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法商管理学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着管理学的思维而衍生出来的管理学派,实际操作上更适合我国本土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第二个优势是更能使企业稳健远行。法商叫尚法之商,把崇尚法律、方法、礼法和国学之道法这四法合一,企业管理者把管理、尊重和崇尚四法作为管理企业的最高核心要务,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如果一家企业在运行和管理过程当中,既遵照法律,又懂方法创新,在商业伦理上懂得履行社会责任,这种企业没有理由不走的更长远。

第三个优势是使我们的企业或者企业家,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有这种管理思维的企业家,他在社会当中,也更能拓宽咱们企业家的格局和胸怀。所以说学了咱们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商管理学之后,你充分得到了法商管理学的精髓。

你在以后创办企业,或者管理企业,会充分的体会到这三个优势的魅力。


Q4:对有意向报考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的考生,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孟令星主任:我想给各位考生分享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信心,第二个建议就是方法。信心就是申请中国政法大学MBA的信心,我们在挑选人才的时候,我们最看重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一致价值观,第二个就是是否有努力拼争的精神。

如果说你这两点你都做到了,我相信你在申请这个层面上,一定会充满信心。目前中国的考试大概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选拔性的考试,比如像高考普研等等这些考试,如果少一分或者说低一分的话,可能差很多个名额,就很可能考不上,这是选拔类考试。

第二类可以称为门槛类的考试,门槛类的考试有一个标准,超过了这个线,基本上就意味着,你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考上了,MBA联考和这种门槛类的考试相似,每年国家联考分数线并不高,如果说你是第一志愿报考中国政法大学,只要你过线就会有很大的概率能够考上。

在信心层面,不管你是专科起点,还是本科起点,大家都是经过了高考,这种非常难的考试的洗礼,相信各位考生的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只要你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够考上。

在方法层面,MBA考生可能会有工作、家庭和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备考的时间和备考效果就会打折扣,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方法,比如说像总结类的,应该是采用什么样的备考节奏,具体到哪一科应该怎么复习等等。

最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刀刃上,用在充分的备考上,相信各位考生,有信心有方法就能够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MBA。

非常的期待和祝愿,每一位与中国政法大学价值观相一致,并有强烈意愿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职业生涯的考生,今年都能够如愿以偿的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MBA,期待明年9月在政法大学的校园里面看到你们。

关键词:
MBA中国政法大学MBA
收藏 1赞

上一篇:MBA访谈:对话中政法:一主两翼,协同发展

下一篇:老师访谈:关于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的深度解读

在职研究生
快速申请
热点话题
1000浏览
924浏览
1
918浏览
2
914浏览
3
912浏览
申请成功